說起關節炎,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“風濕”這兩個字。可要問究竟什么是風濕,恐怕大部分人又無法清楚明白地回答。
漫談“風濕”從何來
作為醫學用詞,兩千年前的《黃帝內經》就有:“風、寒、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痺。”而將“風濕”二字作為一個專用名詞,則是***早見于漢代張仲景所著的《金匱要略》一書。在中醫學里,風濕主要指人體肌表、經絡因感受風、寒、濕、熱等引起的以肢體關節及肌肉酸痛、麻木、重著、屈伸不利,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癥的一類病證。
西方***早出現的“rheuma”一詞,見于公元前4世紀的《希波克拉底文集》,此詞源于古希臘語,含有“流動”的意思,泛指部位不定的疼痛,后來主要指關節及其周圍疼痛的病證。
在西醫傳入中國時,翻譯家從癥狀相似的角度,把rheumatism一詞譯為“風濕病”。現在,狹義的風濕病特指風濕性關節炎,又稱風濕熱,它是由鏈球菌感染引起的,主要累及關節和心臟;廣義的風濕病,是風濕性疾病的簡稱,即因感染、代謝、退化、內分泌因素、免疫原因、地理環境及遺傳因素等,影響到骨、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這類疾病的總稱。按美國風濕病協會列出的含義,它包括10大類一百多個病種。
幾種常見的關節炎
關節炎恐怕是***常見的疾病了,尤其中老年人,患腰酸腿疼、關節酸軟麻木的不少。這些人大都覺得,是氣候潮濕炎熱,導致的風濕病,那不就是“風濕性關節炎”么?
其實不然。關節炎的名目可不少,除風濕性關節炎外,還有骨性關節炎(退化性關節炎)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敗血性關節炎(細菌性關節炎)、痛風性關節炎、幼年特發性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柱炎等很多種。
那“風濕性關節炎”是什么呢?它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,又叫作“風濕熱”。這種病起病急,多見于青少年,主要表現是關節紅、腫、熱、痛明顯,不能活動。發病的部位常常是膝、髖、踝等下肢大關節,其次是肩、肘、腕關節,手足的小關節比較少見。這種關節炎疼痛游走不定,一會兒這個關節痛,過段時間那個關節又痛,但痛的時間不長,幾天就消退了,別的地方又痛。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風濕性心臟病,并有發熱、皮下結節和皮疹等表現。這種病一般經過治療會痊愈并且很少復發,但有的患者可能留下心臟的病變。
由此我們知道,一般中老年人常見的關節酸軟、疼痛、腫脹、麻木等,多數不是西醫所說的“風濕性關節炎”。是什么呢?其實就是“骨性關節炎”,又叫作退化性關節炎,是人慢慢上了年紀,身體功能逐漸衰退,關節出現的退行性變化。
除上述兩種,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也是比較多見的關節疾病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人自體免疫引發的關節炎,常在手、足的小關節對稱性發作,進行性加重且沒有辦法根治。痛風則是和嘌呤代謝紊亂,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相關,發作時往往有難以忍受的疼痛。
這幾種常見的關節炎除癥狀有區別外,在發病年齡和性別方面也可有一些不同。風濕性關節炎以青少年患者居多;痛風性關節炎以男性患者為多,可占到患者總數的95%左右;骨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則都是以中老年患者為主,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又以女性為多,是男性的2~3倍。
做好保養防骨性關節炎
骨性關節炎(退化性關節炎)本身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,光靠醫藥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,自身保養預防至關重要。
預防退化性骨關節炎,應該盡早開始,從幼年時期合理的營養,終身保持適度合理的運動,到防止急慢性機械性的損傷,保持適當的體重,都非常重要。
人體軟骨的磨損從20歲以后就一點一點地加深,往往年輕時不經意的一些舉動,到老了才看出它的危害。比如過度的、不科學的運動,容易造成軟骨撕裂,到年老氣血衰退時,退化性骨關節炎早早就會來報到。又比如胡吃海喝造成肥胖,使雙腿負荷加重,膝蓋等關節就容易出問題。所以首要的一點,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方面的知識,早早保護關節,提防退化性骨關節炎。
對于中老年人來說,有哪些方面要注意呢?
首先,平日要避免長時間站立和長距離行走,并選擇適當的運動。像長跑、“每天走五萬步”、多次上下樓梯或下蹲等鍛煉方法,對年長不是訓練有素的人來說并不可取,因為它們都會增加關節的負擔,加速關節磨損。
適當的體育鍛煉能防止骨質疏松,加強肌肉、肌腱和韌帶,有助于保護關節;過量和不恰當的運動則會對關節造成危害。
對退化性骨關節炎患者來說,騎車、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,老年人也可以選擇床上體操和拍打、揉捏等保健方式。
其次,要避免碰撞、摔倒等造成機械性損傷,還有感染、代謝異常、骨質疏松等原發病。萬一不幸罹患,也要及時和妥善治療,避免造成后遺癥。生活中尤其要注意關節的保暖,因為受涼是誘發關節炎的首要因素。
不光是冬季易受涼,夏季冷氣開得過大、晚上貪涼、長期對著風口吹、淋雨等等,都是會令人受寒的。另外,環境潮濕、常赤腳踩在水里,也對關節不利。
注意營養的平衡,避免缺鈣也很重要。適當的戶外活動,多見陽光補充維生素D來促進鈣的吸收,也不可忽視。